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各地快讯

【法润民心】财产保全让“隐身”被告主动现身应诉

发布时间:2025-10-28 17:56:47




    当债务人迟迟不履行还款义务甚至玩起“失联”时,债权人可能会陷入困境,感到束手无策。这时候,财产保全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,可以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。近日,北安法院二井法庭就审理了这样一起因相隔千里、无法联系被告的抚养费纠纷案件。

    应用案例

    原告陈小某于2018年出生,父母离婚后与母亲朱某(原告法定代理人)共同生活。朱某与陈小某的父亲陈某(被告)离婚后,陈某始终未支付抚养费。陈小某母亲朱某作为法定代理人向陈某父亲提起诉讼。

    原告方申请“财产保全”后,经北安法院裁定,被告陈某名下银行卡、微信、支付宝等相应价值财产均被冻结,“隐身”多年的陈某终于主动应诉,最终该案顺利结案。

    普法小课堂

    1.什么是财产保全?

    财产保全,是指在诉讼过程中,为了防止债务人转移、隐匿或挥霍财产,导致债权人无法追回债务,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,要求法院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、扣押或冻结的一种法律措施。通过财产保全,可以有效地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,防止债务人逃避责任。

    2.为什么要进行财产保全?

    确保还款:财产保全可以有效地防止债务人通过转移财产等手段逃避责任,从而确保债权人能够顺利追回债务,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
    促进和解:当债务人看到自身的财产被法院查封或冻结后,可能会更加积极地与债权人进行协商,寻求和解方案,从而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。

    减少诉讼成本:通过财产保全,可以避免漫长的诉讼过程,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,降低债权人的诉讼成本。

    3.如何申请财产保全?

    提交申请:债权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的书面申请,并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,证明债务人的财产可能受到转移、隐匿或挥霍的风险。提供担保:债权人需要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供担保,以确保在财产保全过程中不会给债务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担保的具体形式和金额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定。

    法院审查:法院会对债权人的申请进行审查,核实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转移、隐匿或挥霍财产的风险。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进行财产保全,会依法作出裁定。执行保全:一旦法院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,就会立即执行查封、扣押或冻结债务人的财产。在保全期间,债务人不得擅自处置被保全的财产。

    注意事项

    1.及时申请:一旦发现债务人可能转移财产,债权人应立即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,以免错过最佳的保全时机。

    2.合法债权:在申请财产保全前,债权人需要确保自身的债权合法有效,并具备充分的证据和资料来支持其主张。

    3.适度保全:在申请财产保全时,债权人需要合理确定保全的范围和金额,确保保全措施与债权金额相符,避免给债务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同时,债权人也需要密切关注保全措施的执行情况,及时与法院沟通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