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栏语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,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。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。黑河中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,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司法裁判。
法安天下,德润人心。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,黑河中院精心组织评选出8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并予以发布,深度解读案例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教化意义,以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气,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,营造德法共治的和谐社会。
案例三
石某甲诉孟某、石某乙继承纠纷案
——继承权纠纷背后的文化力量
关键词
民事 继承纠纷 亲情修复 遗嘱 调解
基本案情
石某与孟某系夫妻关系,二人共生育有三名子女,长子石某甲、长女石某乙、次子石某丙(已故)。石某于2023年去世,石某的父亲、母亲均已去世。现石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妻子孟某及子女石某甲、石某乙。石某去世前留有遗嘱,确定其两套房屋及银行卡中的存款全部由其配偶孟某继承,此遗嘱共计2页,由立遗嘱人和见证人在每页底部签字并按手印确认。石某甲多次要求重新进行分配,但遭到孟某的拒绝,故石某甲诉至法院,请求判令孟某返还占有的石某名下的住房一套,并由石某甲继承。一审法院认为,诉争的两座房屋和银行存款,系石某与孟某的夫妻共同财产,石某生前通过书面遗嘱的形式,将其个人份额确定由孟某全部继承,遗嘱有效,判决驳回石某甲的诉讼请求。石某甲不服,提出上诉。
裁判理由
二审法院合议庭在合议时认为简单的判决或许能解决法律争议,但难以修复破裂的亲情,故合议庭及时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交流,并从法律规定、血脉亲情、“孝老爱亲”“家和万事兴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展开调解,特别从《论语》中“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讲起,引导石谋甲回忆儿时母亲的悉心照料,讲述“羊羔跪乳,乌鸦反哺”的故事,让他理解母亲对房产的情感寄托;又向孟某提及“父之爱子,教以义方”,强调父亲若泉下有知,定不愿看到母子失和,劝说她多体谅儿子的担忧。渐渐地,母子俩紧绷的情绪缓和下来,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最终解开当事人心结,孟某、石某名、石谋乙一致同意将石某名下的一套住房归石某名所有,另一套房产及石某的银行卡存款归孟某所有。
裁判要旨
“百善孝为先”“家和万事兴”是人民法院处理家事纠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,这既是司法审判的要求,也是打开当事人心结的突破口。这些代代相传的文化理念,与现代司法裁判相结合,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充满人文关怀。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从本案中汲取教训,珍惜亲情,以和为贵,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。
通过在调解中释法说理,教育引导继承人本着互谅互让、和睦团结的精神,协商处理继承问题,可以更好的达到司法审判三个效果统一。
关联索引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1132条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96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