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各地快讯

【北疆法韵·忠诚铸魂】纾困伤残家庭 司法温情暖心

发布时间:2025-09-03 08:41:04





    当惠某接过北安法院干警递过来的三万元司法救助金时,这位肢体二级伤残的汉子红了眼眶。常年受病痛折磨的身体、捉襟见肘的低保生活、替友担保却无力偿还的债务......压在他肩头的千斤重担,终于在司法温情中,有了喘息的空间。

    惠某的人生,可谓十分不易。年轻时在外打工,一场事故夺走了他的双腿,十余年来,他只能靠轮椅“行走”;妻子长年患病,需靠药物维持健康,夫妻二人仅能依靠低保金艰难度日。雪上加霜的是,他曾出于义气为朋友担保,谁料朋友此后竟失联无踪。为偿还担保债务,惠某不得不向亲属求助才得以还清欠款,可这笔债务却让本就窘迫的生活愈发艰难,困境如潮水般将这个家庭裹挟。

    “法官能帮我想想办法吗?”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惠某向北安市人民法院递交了司法救助申请。这份申请牵动着办案干警的心。“司法救助不是简单的资金发放,而是要让真正困难的人感受到法治的温度。”承办法官当即决定,必须深入查清实际情况,绝不能让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错失获得帮助的机会。

    办案干警驱车前往惠某所在的杨家乡村委会。他们与村干部促膝长谈,仔细翻阅低保材料,走家串户走访邻里乡亲,一点点拼凑出这个家庭最真实的困境——近些年的住院治疗病例、惠某使用多年且残破不堪的轮椅......干警们细致地核实申请书中每一个细节。

    调查核实清楚后,司法救助决定书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完成。工作人员又以最快速度与市委政法委沟通协调,详细汇报惠某的家庭状况、伤残等级、因案件致贫的具体情况等。从材料整理到沟通对接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司法为民的初心。

    “没想到法官们这么上心,帮我解决了大问题!”收到救助款时,惠某声音哽咽。这笔钱,不仅能偿还一部分因担保借款欠下的债务,还能支付妻子的医药费、填补生活的缺口,更让他在绝望中看到了生活的光亮。他说,这份救助不只是简单的“钱”,更是法院对困难群众的牵挂,是法治社会里温暖的光。

    司法救助,一头连着法律的刚性,一头系着民生的温度。北安市人民法院始终将司法为民理念融入每一个案件、每一次行动中,用细致的调查、积极的协调、及时的救助,为像惠某这样的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晴空。这三万元救助金,是解燃眉之急的“及时雨”,更是司法机关践行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的生动写照,彰显着人民法院让公平正义可感可及的使命担当。
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