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一庭现有干警11人,女法官6人,正副庭长均为女性,法律硕士研究生学历。多年来,民一庭坚持“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”工作主题,秉持“忠诚、团结、公正、廉明”的黑河法院精神,精诚团结做好本职工作,尽心竭力化解矛盾纠纷,有辛苦、有甘甜、有奉献,为群众、为社会、为发展、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出一些工作,取得了一些成绩。6年来,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共审结一、二审民事诉讼案件近3000件,涉及妇女儿童的案件占诉讼案件的10%以上,无一起错案和监督部门质疑案件。
化解矛盾,是我们的目标。民事审判的目的在于定纷止争,把调解作为高质量的审判,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佳手段,尽可能地采取和解、协调、和谐的方式结案,化解矛盾纠纷,维护社会稳定,是我们追求的目标。
在一年的国庆节前,湖北一偏远山村妇女胡某来信求助,她丈夫卢某在黑河打工时,因突发事故瘫痪在床,一审判决,黑河承包方建筑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,但迟迟未得到履行。
胡某家贫,治疗无钱,生活无望,有心上诉,又拿不出诉讼费……院领导了解此案后批示先行立案。
胡某千里迢迢赶来,她衣着单薄,表情无助,法院能为她维权吗?法官能为她做主吗?她心里没底。女法官给她拿来御寒的衣服,告诉她,一定会给她一个公道。
由于涉及此案的被告多达四方,主审案件的民一庭女法官逐一联系,四被告相互推诿,有的不予理睬,有的避而不见。
几经周折,女法官找到被告,耐心释明法理,庭审后,四被告相互推卸责任,在赔偿霊数额分担上各不相让。
那几天,胡某忐忑不安,她担心,一个外乡人,与法官不认不识,被告在当地又有一定的影响,官司能赢吗?赔偿能给吗?
她哪里知道,民一庭女法官为了这个案件,绞尽脑汁,劝被告真心换位思考,理解原告方医疗和生存的迫切需要。庭审后,又采取面对面、背对背等方式进行调解,双方终于正式达成调解协议。
出乎她的意料,当调解当天四被告将20余万元赔偿款全部付清。
临行前,胡某眼含热泪,与女法官们依依不舍,她动情地说,“通过打这场官司使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,这种温暖会影响我和孩子的一生。”此时此刻,我们倍感“法官”二字是何等的神圣。
民一庭每办一起案件,追求的目标都是化解社会矛盾。一天民一庭接待了二位来访的人员,一位是一脸憔悴,面带忧伤,怀揣两张大饼的中年妇女田某,另一位是当事人戴某,他们为一套房子,对簿公堂。
原来8年前,由于开发商一房两卖,使俩人均摊上了麻烦,各自缴了4万余元房款,却无法成为房子的主人。而开发商却下落不明。
一审判决,田某败诉,限期搬出居住8年的楼房。田某想不通,哭哭啼啼,继而上诉、上访。
在中院,双方一肚子委屈,田某说,如果维持原判,就要以死抗争,另一个当事人声称如不维护他的合法权益,就要进京上访。
为了避免双方矛盾激化,庭领导分别接待双方当事人,了解案件情况,并与主审法官通过多种方式,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协调,最终取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信任。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田某保住了房屋,戴某的购房款也得以返还,一场旷日已久的纠纷平息。田某拿到调解书时热泪满眶,感谢主持公道的女法官们,让人到中年的她有栖身之地,戴某也长长出了一口气,感谢法院,主持公正,使他的房款失而复得。
服务大局,是我们的宗旨。办案中,民一庭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强化大局观念,审慎处理案件,努力提高为大局服务的水平。
一年的八月,202国道发生一起惨案,7名俄罗斯乘客伤亡,有人失去了爱人,有人失去了子女。一场跨国诉讼案由此展开。
民一庭审理此案,这是黑河首例跨国人身赔偿案,俄罗斯媒体对此案非常关注,如何为俄罗斯乘客维权,体现中国的司法公正,不但涉及到当事人的利益,还涉及到中俄两岸的关系。
事故责任方是哈尔滨某客运公司,有关部门多次长时间协调,但在赔偿款及保险赔偿金给付问题上,一直未能达成协议。
该起纠纷因涉及外国人,而且人数众多,因此院里和庭里都很重视,成立了由女庭长担任审判长,与两位女副庭长共同组成的合议庭,每人审理2起案件。
俄罗斯受害者家属大部分都是妇女到异国他乡打官司,由于语言不通,人生地不熟,又对中国法律不太了解,既担心又困惑,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。
民一庭多次征求他们对案件的意见,女法官们认真倾听,耐心讲解,从我国审理案件程序到相关法律规定,娓娓道来。女法官严谨的工作作风,热情和耐心的工作态度,熟练的俄语对话和较强的法律专业知识,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使他们由猜疑到信任,由对立到配合。
为使案件能够得到尽快审结,我庭加班加点,缩短办案期限,及时做出判决,依法保护了俄罗斯游客的合法权益。在执行部门大力支持下,成功地为他们索回百万赔偿金。
至今,我们还记得发放赔偿金那感人的场面,媒体来了,有关部门来了,一位当事人的妻子激动地说:“感谢中国黑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全体法官对这一案件所付出的努力,通过这一案件,我认为中国的法律制度是非常完善的,法官是公平公正的,不仅是对中国公民,对外国公民也是一样”。
现场响起了一阵阵掌声,这起案件彰显了中国法律权威。得到了黑河市委、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。
公平公正,是我们的职责。民一庭把司法为民作为根本宗旨,关注民生、维民权、保民利,尤其是对涉及妇女儿童、农民工权益等弱势群体案件,坚持快审快结,努力做到司法公正、司法为民。
在一年春节前夕的一个早上,我院审判大厅挤满农民工,足有几十人。他们中有抱着年幼孩子的母亲,有满脸沧桑的长者,大家七嘴八舌地争吵着,许多人情绪激动,场面十分混乱。
民一庭接待了全体当事人及其家属,原来这是一起涉及60名农民工劳务费纠纷案。他们绝大多数是外地人,春节临近,急于返乡,辛苦半年,用工单位却不支付劳动报酬,只好求助法律。一审法院判决,农民工胜诉,用工单位不服,提出上诉。眼看过年了,民工们无钱返乡,更害怕案件改判,无奈之下,有人到政府上访,大部分人携妻儿来法院讨说法。
民一庭本着特事特办、优先审理原则,启动“绿色通道”:立即向基层法院联系移送卷宗事宜,并委托他们代为送达开庭传票,同时组成合议庭,做好庭前阅卷和开庭准备,为缩短审限争取时间。案件在立案3日后开庭,当日依法作出终审判决,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。他们在春节前夕能够带着妻儿和工资返回家乡,无不拍手称快。民一庭为农民工讨回劳务费争取了时间,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上访案件的发生。
奉献爱心,是我们的追求。一句关心的问候、一张笑脸、一份爱心、一份责任,不仅能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,取得当事人的信任,还能保证沟通和协调的顺畅。
嫩江县农妇王某,被其女婿打伤,一审给予保护。后期,她出现眼帘下垂、语言迟钝、半身活动受阻,她认为外伤所致,要求赔偿。
北京一家鉴定机构鉴定,该症状与外伤无关,但王某一直不服,提起上诉,多次上访。在民一庭审理此案期间,由于王某行走不便,食宿困难,情绪失控,庭领导和干警掏钱为她解决吃住问题,并耐心听取她对案件的意见,做她的思想工作,王某一直怀疑鉴定片子作假,法官拿着她的片子咨询权威部门,确定片子为真。王某仍固执己见。只有一个办法,法官出面带她到医院再次拍片。
在二院,王某步履蹒跚,女法官小刘小心翼翼搀扶着老人,挂号、付款、拍片、跑前跑后,找医生咨询、了解导致病状产生的原因,经诊断,王某的病情与外伤无关。
此间,医生一直以为她们是母女俩,当他们得知小刘是一名法官,与老人无亲无故时,医生们都感到吃惊。
一名法官,一名原告,竟被当做一对母女,此时此刻,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。是啊,作为一名人民法官,当事人就是我们的父母,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。
一年春节时当事人李某给女法官小单发来拜年短信,她写到:“过去的一年,是我心碎的一年,是您们助我走出了困境,不论我忙碌、劳累、还是懒惰,我还是记得祝福你们:平安、顺利、幸福。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在我的家乡内蒙给您拜年了。”
在民一庭,帮助有困难和残疾的当事人,已蔚然成风。民一庭捐钱、捐衣、捐物,还主动上门看望遇到困难的当事人,为他们和孩子买食品。几年来还累计拒礼拒贿10余万元。
无私奉献是我们最大的快乐。民一庭案件多,人手少,年平均办案500多件,有些法官年审理案件超百件。由于每起案件都需要开庭审理,常常是白天开庭,晚上写法律文书,记不清,一年加了多少班。夜幕下,当情侣在江边漫步时,我们在加班;节假日,当人们合家欢乐时,我们在加班。
在民一庭,女同志居多,提及孩子,都一脸愧疚。为了工作有时不得不将孩子锁在家里,有时将放学或生病的孩子求老师或托付给亲人、邻居照看,每一次她们离开孩子时,她们的心都向刀割一样很揪心,看着孩子眼巴巴的眼神都很难过,孩子知道,妈妈工作忙,无论怎样哀求,妈妈都不会留下陪伴自己。她们对自己也是亏欠的,害怕生病案件开庭时组庭人员不够,生病也是利用中午或晚上时间打点滴,白天照常工作,带病坚持工作对女法官来讲已是常事。
民一庭干警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,发扬立足岗位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做好审判工作。从2006年民一庭被市妇联授予“巾帼文明岗”称号之后,6年来依法、及时、公正审理涉及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各类案件,积极开展“巾帼文明岗”、“筑网行动”等创建活动,制定了维权方案,建立了维权档案,指导全市各基层法院民一庭组建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。民一庭还积极参与与社区共建,与留守儿童结对子,设立法律咨询热线电话,并多次深入社区、学校授课、参加维护妇女儿童普法宣传活动,为构建和谐家庭、和谐黑河做出了积极努力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近年来,民一庭4次被中院荣记“集体三等功”,被省法院荣记“集体二等功”,被最高院授予“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”;被省、市政法工委授予“政法系统先进集体”;被市妇联授予 “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”、“三八红旗集体”,被省妇联授予“巾帼建功活动先进集体”、被全国妇联授予国家级“巾帼文明岗”,干警有8人20余次被省、市院记功、嘉奖、表彰。
我们深知,成绩属于大家,荣誉只能代表过去,今后我们民一庭全体女法官将继续努力,从零做起,为黑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,为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。